乱肉黄蓉合集500篇,老卫抱着淑蓉进房间第八集视频,九五至尊香烟价格,麻豆人妻无码性色AV专区

歡迎來到江蘇安科瑞電器制造有限公司網站!
技術文章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技術文章 >智能照明控制在辦公大樓的應用探討

智能照明控制在辦公大樓的應用探討

更新時間:2020-06-30   點擊次數:768次

摘 要: 在我國的能源消耗結構比例中,照明大約占了 20% ,經過調查,辦公建筑在這其中又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在當前我國對建筑節能要求越來越高的發展趨勢下,公用建筑的照明節能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隨著科技有進步,智能照明控制系統逐步顯     示出其節能、管理方便的優勢,其應用也會越來越廣泛,下文用工程實例闡述了辦公建筑的智能化照明設計。

關鍵詞: 節能; 能耗; 智能照明; 自動控制

1、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的組成

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具有和傳統蹺板開關一樣的控制功能、調光功能,而且有自動探測設備能感測如照明設計,人體 運動和周圍環境照度等,自動控制燈的開關及調光,還可以與 其他的自控系統集成,實現相互控制。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分為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其中硬件主要由輸入單元、輸出單元、系統單元三部分組成,軟件則由編程軟件、監控軟件、時控軟件組成,硬件通過總線系統連接成網絡,由軟件實現遠程自動控制。

1.1    輸入單元。輸入單元將外界控制信號的轉變為系統信號在總線上傳播,一般輸入單元包括線式開關、場景控制 器、遙控設備、紅外及亮度優感器等。

1.2    輸出單元。輸出單元接收總線上信號,控制相應回路輸出,實現對負載進行控制。一般由繼電器、調光器、模擬 單元等組成。

1.3    系統單元。系統單元由電源供應單元、Pc 接口等組成。系統單元通過對各個輸入、輸出單元及計算機調制解調 器的連接實現網絡化連接,為集中及遠程控制創造了條件。

1.4    編程軟件。編程軟件通過與網絡中 PC 接口相連的計算機隨時修改系統的控制要求,是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的大腦。

1.5    監控軟件。監控軟件通過可視化界面,預先制定控制方案或臨時對大樓內燈具進行開關、調光等控制,是控制系 統的執行者。

1.6   時空軟件。時空軟件可實現燈光按規律點亮或熄滅。

2、辦公建筑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統設計方案

我們在進行設計之初應該將建筑按功能的不同進行分區,不同的區域對照明及控制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一般的辦公建筑基本可以分為辦公區、功能區、輔助區及室外照明等功能區域。

2.1 辦公區照明

2.1.1   普通辦公區: 辦公樓內普通辦公區均以敝開式大空間為主,辦公面積大,可以將整個辦公區分成若干個獨立的照明區域,采用網絡開關根據需要開啟相應區域的照明, 由于出入口多,可實現辦公區內多點控制,方便了使用人員操作。在每個出入口都可以開啟和關閉整個辦公區的所有燈, 這樣可根據需要方便就近地控制辦公區的燈,同時可以根據時間進行控制,如平時晚 8 點自動關燈,如果有人加班,則可以切換為手動開關燈。

2.1.2   辦公區: 辦公區一般都會進行個性化裝修,而且燈具多,組合形式多樣,可以通過多種控制方式對照明進行控制,這其中包括場景控制、遙控、調光控制等。可以在不同的環境要求進開啟不同的燈具組合并進行調光等操作,如辦公、會客、休閑,而這些都可以通過編程進行預設置, 使用時只通過單鍵作即可。

2.2    功能區照明

作為功能區的會議室、多功能廳等場所是辦公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場景設置可以將其設定為會議報告狀態、 多媒體會議狀態、娛樂休息狀態、清掃狀態等,使多功能場所在照明上實現多功能化。

2.3    輔助區照明

作為輔助區的大廳、走廊、樓梯間、洗手間等場所,因為使用比較頻繁,時間性強,一般以時間控制為主并結合安裝紅外 感應器等方式以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2.3.1    大廳。大廳是進入辦公樓的必經之路,使用時間段相對集中,如上下班時間,可以開啟全部回路的燈光,方便 人員進出; 人員進出較少時段可只打開部分回路燈光。

2.3.2    走廊。走廊作為各辦公室空間的聯絡通道,照明也至關重要,我們主要采用自動控制方法。正常工作時間全開,非工作時間改為減光照明。

2.3.3    樓梯間。樓梯間在辦公建筑中,尤其是高層建筑中已不作為主要通道而只作為輔助通道及應急疏散通道 使用,所以控制方式以紅外感應延時開關為主。

2.3.4    洗手間。這種地方存在管理的盲區,普通管理方式下這里的燈經常成為長明燈,比較浪費,而智能化設計中采用紅外感應進行控制,人來開燈,人走延時關閉或采用傳統方式與時問控制相結合的方式,在平時由傳統方式控制,晚間無人后通過定時將回路斷開以節約能源。

2.4    停車場及室外照明

2.4.1  停車場照明。由于現代大多數辦公建筑均將停車場設在地下層內,地下室無自然采光,這就要求車場內有一 部分照明需要常明,而辦公建筑停車場忙閑時間又非常地明 顯和集中,這樣我們就可以采用時間定時控制方式,可分為忙時照明、閑時照明、維持照明,忙閑分明,大大節約了能源。

2.4.2   建筑物泛光照明。泛光照明是建筑一個閃光點,是凸現建筑特點的重要手段,但同時也是耗電的大戶,如何扮 靚建筑又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智能化系統中可主要通過日期設置及時間設置完成這個任務。在主控計算機上,對開啟/ 關閉時間進行設定,如晚上 6 點開啟整個泛光照明燈,lO 點關閉部分燈,12 點以后只保留很少的燈或全部關閉,當然,還要根據一年四季晝夜長短的變化和節假日進行相應的調整。

3 安科瑞智能照明控制系統

安科瑞Acrel-Bus 智能照明控制系統,是基于 KNX 總線技術設計的控制系統。KNX 總線技術起源于歐洲,是在 EIB、Batibus 和 EHS 這三種住宅和樓宇的總線控制技術上發展起來的,其中 EIB(European Installation Bus,歐洲安裝總線)是該總線技術的主體。 Acrel-Bus 智能照明控制系統采用標準的 2×2×0.8 EIB BUS 總線(即 KNX 總線)作為總 線線纜,將所有的智能照明控制模塊連接到一起并組成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統,即可實現照明燈具的遠程集中控制,又可實現就近控制功能。該系統理論連接控制模塊數量達 58000 多個。安科瑞智能照明控制產品種類齊全,方案完善。用戶可通過控制面板、人體感應、照度 感應、微波感應、上位機系統、觸摸屏、手機、平板端等多種控制終端實現靈活多樣的智能 化控制,特別適合于各類智能小區、醫院、學校、酒店,以及體育場所、機場、隧道、車站等大型公建項目的照明系統。

功能描述:

3.1 定時控制

  通過時鐘管理器,實現整個系統的有關區域照明的定時和自動管理功能,實現公共通道、景觀照明、泛光照明、車庫照明定時控制。如百葉窗定時升降、集中供熱定時調節、節假日照明定時關閉、定時通知等。

3.2場景控制

  智能照明控制系統根據各個部門的需求,設定不同種類的場景模式,進行各種照明燈光的組合,達到美化工作環境的效果;結合人體感應傳感器,當人員離開時,關閉所有該會議室照明。

3.3人體感應控制

  在辦公走道和樓梯內,布置人體感應傳感器。在有人員進入區域時,自動開打開照明。當人員離開后,延遲一段時間再關閉。若延遲時間內有人進入,則重新進入打開模式,以達到節能目的。并且可以設置白天有效,晚上無效,根據需求設定。

3.4恒照度控制

  在室內辦公區域內,布置照度傳感器,可以根據外界自然光源,自動調節室內照明的燈光亮度和開燈數量;既充分利用了自然光,又可以為室內人員創造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

3.5實時監控

  *控制室,配置一臺中控主機,所有照明控制設備,通過KNX網關,接入監控系統,操作管理人員,可以通過中控電腦,實時監視總線、區域、樓層、樓棟等照明狀態,并可根據需求進行控制調整。系統繪圖工具支持向量圖和多層頁面,圖形頁面縮放方便,切換簡單,支持DXF、WMF、BMP、JPG、ICON等圖形對象的嵌入、支持二維、三維圖元的繪制,增加可視化的空間效果。

3.6報警處理

  系統提供了警報處理能力,用戶可采用編程來完成不同的任務,當某種警報條件出現時應做什么,可由用戶自行確定。

3.7事件通報

  系統提供了事件通報功能,支持郵件通報、文本輸出以及事件驅動打印,可按照用戶預先設置的條件,觸發事件通報功能。

3.8日照時間計算

  按照用戶當前所在的時區,計算日照時間,作為定時控制的時間基準。

3.9數據交換

  系統可以直接使用ETS2和ETS3項目的數據,方便的實現軟件升級和替代;還可接受以CVS文件格式保存的模塊及系統數據;系統支持OPC服務,可以與其他建筑智能化系統進行數據交換。

3.10系統聯動

系統可以輸入模塊,接受其他系統或工作人員的強切信號;實現安防系統、廣播系統、會議系統,甚至消防系統的聯動控制,控制相應燈具點亮和設備啟停。

4 結語

智能照明控制系統與建筑智能系統的集成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可以很容易地通過通訊協議利用網絡連接到樓宇管理系統中而成為其子系統,尤其要強調的是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管理著所有照明,其中也包括火災應急照明。智能照明控制系統 硬件設備上均設計有消防聯動接口,火災時可強行點亮應急照 明以達到消防要求。智能照明控制系統的前景今后,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必將朝著智能化、小型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網絡系統更加優化,功能更加完善,擴展更加便捷,保護更加可靠,節能更加可觀,其大面積的應用也將成為必然。

參考文獻:

[1]鄧松,張迎輝.低壓供配電監控管理系統 CCLink - LT 總線應用可行性研究[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 年 05期
[2]孫德新 辦公大樓智能照明控制應用探討[J]機械自動化2013
[3]安科瑞企業微電網設計與應用手冊.2019.11版